第十六章 黄金州(3/5)

,这种工作越来越需要极其细致的步骤以及更多的投资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那些花光毕生积蓄到达暄州后的淘金者,发现只有使用更为专业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才能挖到金子,这对他们而言一定非常痛苦--作为个体淘金者,根本不具有专业的采矿手段,也没有能力去购买先进的设备。他们的的失望很快转化为敌意和指责。

齐国的淘金者认为来自其他国家的淘金者抢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黄金。抢劫、杀戮、袭击、对峙……,各种暴力活动在整个金矿区层出不穷,一度引发了广丰地区的巨大混乱。

为了遏制外来者淘金,暄州总督区遂于泰平元年(1705年),宣布实施异国采矿税,凡是从事黄金开采的外国淘金者(受雇于国内采矿商社的除外),每月必须向总督府缴纳十元金圆劵,或者等值的黄金。

人们在暄州淘金热中致富手段各有不同,有的光明正大,有的卑鄙拙劣,但无论如何,最大的赢家之一是暄州总督区。

在淘金热开始之前,暄州只不过一个距离汉洲本土太过遥远的荒僻领地,是帝国彰显领土广阔的象征,人烟稀少,希望渺茫,无数被送到该地的移民和流放犯人,无不为未知的命运而惶然无措。

开荒、伐木、捕鱼,一切都是那么的单调而原始。

但黄金的出现和淘金热带来的汹涌人流,使得暄州在很短时间里突然爆发巨大生机。人口规模从不到两万人,在短短数年间,骤增至十余万人,喧嚣一时。

尽管暄州从黄金的发现中获益匪浅,但真正得益的却是怀远城。绍宁十三年,当黄金刚刚发现时,该城大约只有两千四百多居民。刚开始,黄金的发现对这座城市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是场厄运--事实上,人们为了淘金寻找发财梦而纷纷离开这里,使得这座城市瞬间变成一座空城。

但是,后来它又迅速兴起,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城市。随着众多淘金者和商人的到来,当地居民的数量在绍宁十六年便激增至三万人,成为殷洲大陆西海岸最大的城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民的需求,新的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旅社、酒楼、技馆、茶馆、车马店,以及诸多工厂和商社。

繁荣的城市、旺盛的需求、富足的财政,怀远的基础设施很快得到改善,城市街道、下水管网、整齐划一的居民公寓楼,尤其是开通了前往汉洲本土及琉球的定期航线,使得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

蓬勃发展的不仅是基础设施,暄州还兴建了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黄金州,网址:https://wap.bqg999.org/327/327444/221_3.html